聊城,一座有著2500年悠久歷史的城市。
居魯西、臨黃河,南望中原,北倚燕趙,黃河文明和運河文化在聊城市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交相輝映。明清時期,憑借京杭大運河漕運之利,聊城繁榮興盛四百多年,被譽為“漕挽之咽喉,天都之肘腋”“江北一都會”。
時間,記錄開拓者前進的刻度。進入新時代,聊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更加堅定、轉型路徑更加清晰、改革發展更加蹄疾步穩。包容并蓄、海納百川的聊城,正以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嶄新的精神風貌,圍繞打造數字政府、培育數字經濟、構建數字社會等,繪就數字聊城建設的“施工圖”。
布局大數據,為數字城市建設探路
經濟總量較小、產業結構偏重,如何在新舊動能轉換這場硬仗中突圍?面臨既要加快發展又要保護生態的雙重壓力、既要擴大總量又要提升質量的雙重任務,三線城市的發展機會在哪里?
聊城市給出了教科書般的答案——布局大數據!運用大數據持續推進“放”、加強“管”、提升“服”,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,運用大數據保障改善民生,最大限度利企便民,建立用數據說話、決策、管理、創新的機制。
2017年10月,聊城市政府印發《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(征求意見稿)》,提出聊城市發展大數據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,初步形成大數據發展應用的濃厚氛圍,在大數據采集整合、開放共享、應用示范、融合創新、決策支持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,初步建立“政產學研用資”協同發展體系,大數據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、加強市場監管、推動經濟轉型升級、促進新舊動能轉換、服務社會民生的重要支撐和創新路徑。
征求意見稿明確聊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主要任務,是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發展支撐能力,并充分運用大數據,提升政府治理能力,提高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水平,建設信用聊城,服務社會民生,促進大數據與產業融合發展。
為進一步推進大數據生態產業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新亮點,真正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,2019年1月28日,聊城市大數據局正式成立。這是聊城市委市政府著眼全省大數據發展和應用,加快建設“數字聊城”的重大開創性舉措,對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推動高質量發展,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。
聊城市致力于抓好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、“互聯網+民生服務”平臺、智慧城市運行管理平臺三項重點工作,做好魯西大數據生態產業園、新型智慧城市三年行動計劃、數字政府、“數字聊城”四個謀劃,加強制度、資金、人才、督查考核、輿論宣傳五個保障。重點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和“數字聊城”建設等重點任務,為聊城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。
結合聊城實際,加速數字城市建設
思想上的“破冰”,帶來行動上的“突圍”。聊城市結合自身實際,吹響了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角,實現大數據應用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,加速數字聊城建設。
水,賦予了這座城市獨特的靈魂。傍水而生、因水而興的聊城市,有著“城中有水、水中有城、城水一體、交相輝映”的獨特水城風貌,擁有眾多榮譽稱號——國家環保模范城市、國家園林城市、國家衛生城市、國家森林城市、中國優秀旅游城市、中國溫泉之鄉,亟待利用寶貴的數據財富,發現旅游業運行規律,獲得更高的知名度、認知度、美譽度,找到江北水城旅游業發展的特色之路。
九次方大數據為聊城設計研發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區旅游大數據平臺,挖掘當地旅游資源潛力,提升城市旅游營銷、服務、管理能力,培育并發展新的客戶群體,提升客源市場轉化率;推動旅游市場信用治理走向健康有序,幫助旅游管理機構、旅游景區和旅游企業用數據說話,建立旅游精準營銷閉環體系;通過整合資源,促進江北水城形成旅游推廣、營銷、運營新形態,為創新發展江北水城旅游經濟新生態提供基礎平臺。
此外,圍繞打造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府,聊城市充分發揮數據共享在政務服務業務辦理中的作用,大力精簡辦事環節和申報材料,為“一次辦好”改革提供支持保障。推動各級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全面納入“一窗受理”范圍,實現線上線下業務協同、一體化服務。今年年底前,市、縣級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70%,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提供的材料減少60%以上,市、縣各級100個高頻事項實現“最多跑一次”。同時融合金融、交通、民政、社保、醫療衛生、公共事業等數據資源,形成便民、利民、惠民為一體,政府、企業、群眾良性互動的聊城民生大數據生態體系,推動民生領域智慧應用,建設“互聯網+民生服務”平臺,實現一個APP應用惠享水城。
在培育富有活力的數字經濟方面,深入實施“互聯網+現代農業”,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農業生產、經營、管理和服務水平,推動農業“新六產”快速發展。大力發展農村電商,積極創建農村電商示范點,加快培育農產品電商平臺和服務企業,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電商平臺,培育“互聯網+訂單農業”,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,建立產銷銜接服務平臺,提升傳統企業電商運營能力。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,深入實施智能制造“1+N”提升行動,加快智能工廠、智能車間建設,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,推進智能化、數字化技術及裝備深度應用,2019年內培育5到1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。
當前,聊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機遇,先后被列入中原經濟區、中原城市群、京津冀協同發展區,是全省為數不多的國家重大戰略疊加區,特別是山東獲批國家級新舊動能轉換綜合實驗區,更為聊城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大支撐。依賴以大數據作引擎驅動創新,可不斷強化大數據對政府治理、市場監管、經濟發展、社會民生服務的支撐作用。